摇头丸有何危害?青少年吸食摇头丸的预防?

精彩专题 时间:2019-06-12 阅读: 作者:大佑

  摇头丸有何危害?

  摇头丸是一种毒品,其主成分是MDMA ,间或掺有MDEA、MDA、MBDB或安非他命等其他成分。由于服用摇头丸者可即兴随音乐剧烈地摆动头部而不觉痛苦,故得名。台湾常见的称呼还包括“快乐丸”、“衣服”(取 Ecstasy 第一个字母的发音)、“上面”(衣服是穿在上面的);在香港及南亚等地,则叫“甩头丸”、“揈头丸”、“快乐神”、“劲乐丸”、“狂喜”、“迪士高饼干”等;在新加坡被叫做“爱它死”;在国外,最常见的称谓是Ecstasy(忘我)、Adam(亚当)、Dollar、Fido、Bomb等

  过量摄入摇头丸可能带来数种致命风险,包括体温过高、血清素综合症、和急性脱水或水中毒(在药物影响下,使用者意识不到渴,从而直接导致在剧烈活动后忘记补充水分;或者是使用者为了避免脱水,而饮水过多,造成电解质失调)。更糟的是许多比摇头丸更危险的药物如PMA、DXM或甲基安非他命往往被掺入摇头丸甚至被当作摇头丸出售。摇头丸对人体的长期影响,尤其是它抑制血清素自然分泌导致的抑郁症风险,目前仍属被广泛争议的未知课题。

  最早于一九一四年在美国出现,初期的医疗用途为抑制食欲,随后发现有严重副作用如上瘾、引发流血不止、高血压、心脏病及肌肉坏死等,医学界不再使用,目前,可算没有一个正式的医学用途。1980年代中期起,摇头丸在美国被列为管制药物。一开始是在德州达拉斯附近雅痞的酒吧里盛行,然后风行到同志酒吧、电音酒吧,然后跃上主流社群中。1990年代,锐舞电音(rave)起来之时,摇头丸也开始在大学生以及年轻成年人之间流行起来,最后蔓延到高中生。MDMA很快地就变成美国最被广泛使用的四种非法药物之一。(其他三种是古柯碱、海洛因以及大麻)。

摇头丸有何危害?青少年吸食摇头丸的预防?

  青少年吸食摇头丸的预防?

  (一)采取措施,禁止未成年人进入不适宜的营业性娱乐场所

  些未成年人经常涉足迪厅、酒吧等娱乐场所,难免会受到不健康现象的影响。因此,从保护青少年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建立健全保护性法规,对青少年的行为予以一定的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3条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因此,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应按有关规定严格检查营业性娱乐场所,一旦发现有未成年人在内,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同时,对业主进行严肃处理,对屡教不改的业主吊销经营许可证。

  (二)加大禁毒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禁毒意识

  加强毒品预防教育,增强全民的禁毒意识是禁毒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安机关要联合工青妇、宣传、教育等部门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禁毒宣传和禁毒预防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毒品的危害,自觉地与毒品犯罪作斗争,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吸毒可耻的良好氛围。其中要把学校作为教育青少年反毒、防毒的主要阵地,把法制教育和禁毒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增强青少年的法制意识,使其认识到毒品对人、对社会的危害,从而构筑起心理防线,自觉地远离毒品。

  (三)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

  公安机关要发挥禁毒主力军作用,加强禁毒专业队伍建设,开展禁毒专项斗争,堵源截流,对制造、运输、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特别是毒品犯罪团伙予以严厉打击。同时公安机关要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落实娱乐场所禁毒工作责任制,对业主及服务人员进行禁毒知识培训,使其知道贩卖毒品或容留他人吸毒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教育其要主动配合公安机关,一旦发现场所内有吸贩毒活动,要立即报告,否则后果自负,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毒品消费市场。

  (四)要加强家庭教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增强法制观念,加强道德修养,以正确的榜样影响和教育子女,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处理好家庭关系,建立一个良好家庭环境,在学习、生活、感情等方面关心孩子,注意孩子是否有吸毒行为的迹象,一旦发现及时引导,帮助孩子拒绝毒品,将青少年的吸毒行为扼杀在萌芽阶段。

  (五)加强青少年的戒毒工作

  对于涉毒的青少年不能歧视,而是要坚持“教育挽救”的方针,戒毒期间要给以特殊关爱,注重心理辅导,帮助其彻底切断对毒品的心理依赖。

  预防青少年涉毒不仅关系到青少年个人的发展前途、家庭的幸福,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只有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才能有效地预防青少年吸毒。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构筑起三道坚固的防线,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无毒”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受到积极的引导和熏陶,才可以在根源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