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新型戒烟神器?

其他成瘾 时间:2021-03-11 阅读: 作者:大佑
相信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我们评价各种健康生活方式时,要说对寿命、慢性疾病的影响,戒烟毫无疑问影响 大,家里人成功戒烟也比买空气净化器有用。
但是近些年来有一个新生的事物开始流行——电子烟。
特别 近这半年,很多电子烟产品在市面上开始流通,著名企业家、教育家、相声表演艺术家罗永浩也在2019年1月的发布会上,顺势介绍了由前锤子科技高管朱萧木带领新的创业团队出品的一款电子烟
到底电子烟有没有危害?危害有多大?这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讨论的话题。
一:我对电子烟什么态度?
以前在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读书时,讲法律、经济学的老师都曾以烟草作为典型案例,我对电子烟这个话题也非常敏感,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是以世界卫生组织对电子烟的态度为立场,跟大家进行科普的。
早在2008年,世卫组织就曾经发布过通告,表示电子烟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戒烟疗法。
但是毕竟十几年过去了,医学上有没有新的研究进展,电子烟产品设计上有没有更新?我却并不了解。
我经常遇到一些健康传播者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时矫枉过正,并非基于当前的 佳证据,而是采取恐吓式的手段,这样发生争议后容易使健康传播者的信誉受损,更会让大众无所适从。
因此,我还是想尽可能严谨地核实一下相关的证据,全面客观地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二:电子烟有什么危害?
结构
电子烟其实细分有很多种,有的甚至长得像一个U盘,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心脏协会都把 “电子尼古丁传递系统”(ENDS) 作为常见型的称谓。
电子烟 大的特点是不会像一般香烟那样燃烧,基本结构是由烟弹、雾化器,加上电池组成,烟油的成分主要是尼古丁、丙二醇,也可能含有甘油以及各种香料。通电之后,烟油转为气雾,再被人们吸入肺部。
尼古丁
从成分来分析,首先电子烟没有普通烟草燃烧所产生的有害物,比如焦油和一氧化碳,因此这方面对人体的危害会降低。
但是毕竟还有尼古丁。尼古丁本身有毒,我当年写过《六爷倒下前的7个惊心细节》,电影《老炮儿》中男主角性生活不满意很可能就与他多年吸烟,尼古丁造成微循环缺血、心血管功能受影响有关。
尼古丁有成瘾性。儿童和青少年较为敏感,尼古丁会改变神经突触的形成方式,更容易影响他们的大脑功能,比如引起注意力、学习能力、控制冲动能力的下降,增加未来成瘾的风险,过量摄入还可能会有生命风险。
国家烟草专卖局也专门提醒过,未成年人呼吸系统尚未成型,吸入尼古丁可能对肺部产生不良影响。
其他成分
由于目前市场监管并没有完全到位,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电子烟产品中用到的原料、调味剂、工艺都较为随意,厂家很可能为了增加新奇体验会加入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哪怕是一些比较常见的添加剂,正常食用是安全的,吸入肺部却可能带来潜在风险。比如丙二醇是很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但是燃烧后容易刺激呼吸道,一些电子烟的烟雾中也可能含有重金属。
意外
此外,劣质的电池、烟油泄漏也可能带来意外。2014年就有一个报道,一个小伙子花了300块钱买了电子烟,却爆炸了把手炸伤。
二手烟
经常有人说好歹电子烟没有二手烟,所以对身边的人比较好。首先,相比于一般的卷烟,电子烟的气雾中确实几乎没有那些有机致癌物,可吸入颗粒物基本上也只有一般香烟的十分之一 ,对人体的危害确实小得多。
但不等于完全没有二手烟。
气雾中仍然会有双乙酰和挥发性的有机物,有研究显示密闭空间内电子烟可使志愿者体内尼古丁水平增加,另外2014年南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还发现电子烟气雾中的部分重金属比如镍会比普通香烟高四倍。
三:用电子烟戒烟有用吗?
很多人会解释,我并不是无缘无故地去抽电子烟,而是把电子烟作为香烟的替代品,用电子烟来戒烟。这么做是否科学呢?
戒烟收益大
首先积极戒烟是要鼓励的!目前美国FDA批准了几种戒烟疗法(并没有批准电子烟),比如尼古丁替代品,可以实现一年之内10%到20%左右的戒烟率。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个戒烟成功率不高,但如果考虑到吸烟对于寿命的影响,综合折算下来平均能有效延长戒烟者数年寿命,即使只有这一小部分人成功,也还是很值的。
电子烟公认 早是由中国人发明并在市场上大规模生产销售的,也就是2003年的“如烟”品牌。据创始人介绍,他当初开发这个产品目的是用来替代尼古丁贴片,他曾经用尼古丁贴片来戒烟,结果夜晚被噩梦惊醒(这也是尼古丁贴片的比较常见的副作用)。
电子烟危害比吸烟小吗?
然而我前面说过,世界卫生组织在2008年的通告中并不认为电子烟是适当的戒烟疗法。
PHE是隶属于英国健康社会服务部的执行机构,由数千名科学家、公共卫生人员组成,成立于2013年,PHE做了调研认为电子烟有可能帮助吸烟者戒烟,提出电子烟相比于吸烟风险小得多(不到5%),只是并非毫无风险。
然而科学界对这份文件并非完全认同,《柳叶刀》当年迅速发文回应,指责其背后证据极其脆弱,且有两位作者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同行评审的过程质量不够高,本应基于高质量证据进行评估的任务没有完成。
有关疾病预防策略的循证工作,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算是做

相关文章